红斑狼疮生物治疗时代,新技术新希望

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是一种累及多器官、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,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其特点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和器官,导致炎症和损害。SLE可以影响身体的许多部位,包括皮肤、关节、肾脏、心脏、肺、大脑等,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。更多发于女性,常见于15-40岁的女性,临床上除皮肤表现外,还有器官受累,临床上出现肾损伤表现者占45%-85%。

每年的5月10日是“世界狼疮日”,今年是第二十个“世界狼疮日”。

 

目前,SLE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,但研究表明,遗传、环境因素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其发病有关。由于发病机制复杂,SLE的治疗一直面临诸多挑战。

近年来,生物制剂为SL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。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学、医学相关领域的技术,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、人或动物体液组织等生物材料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一类医药用品。它们具有特异性的作用靶点,能够精准地调节机体的生物反应,从而实现对SLE的有效治疗。

 

在中国,目前已有多种生物制剂获批用于治疗SLE。其中葛兰素史克(GSK)研发的一种靶向BLyS(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)的人源化单抗倍力腾®贝利尤单抗、以及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(BLyS)/增殖诱导配体(APRIL)双靶点新型融合蛋白产品泰爱®泰它西普,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制剂。

10月21日,阿斯利康旗下的阿伏利尤单抗已获得广东省药监局批准,引进大湾区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,用于接受标准治疗后仍然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、自身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患者的附加疗法。这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靶向Ⅰ型干扰素通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靶向药物。

 

红斑狼疮目前虽然不能被根治,随着科技发展,SLE患者经过规范的、整体化的治疗,特别是依从性很好的患者,绝大部分经过几年治疗,病情往往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。有的在缓解之后如果经过两三年没有反复,甚至可以停药。

因此,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,无论是为了控制病情还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都要积极治疗。

 

生物制剂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带来了更多方案的选择。通过精准靶向作用,药品能迅速控制病情、减少复发、降低器官损伤累及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
 

未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越来越多治疗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。未来,随着更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证据的积累,相信生物制剂在SLE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。

 

 

    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,涉及资料仅供参考     

 

 

首页    新闻活动    红斑狼疮生物治疗时代,新技术新希望
创建时间:2024-10-30 10:00